当前位置: 首页养殖生猪企业动态> 正文
生猪养殖产业链:牧原股份VS温氏股份VS正邦科技VS新希望
发布时间:2022-01-27 10:57 来源:塔坚研究

从产业链结构看,生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,集中度都不算高:

上游是饲料加工和动保产品,一般饲料成本占生猪成本55%以上,饲料的价格波动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水平有较大影响,代表公司有新希望、正邦科技、海大集团、生物股份、瑞普生物等;

中游是生猪养殖,代表公司有牧原股份、温氏股份、新希望、正邦科技等;

下游是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,代表公司有双汇、雨润等。



图:生猪产业链

来源:公开信息整理



图:2019上下游市占率

来源:平安证券

这次,我们重点来跟踪中游的生猪养殖(种猪繁殖+生猪养殖)环节。

种猪繁殖——

通常,规模较大的养猪企业具有自繁母猪的能力,但自繁母猪的方式仍有差异,国内市场主流的为三元杂交,约占70%,其次是二元轮回杂交。

三元杂交即三种国外种猪(杜洛克、长白、大约克)杂交,得到的三元商品猪集合了三个品种优势(生长周期短、瘦肉多、饲料转换率高等),但缺点是需要引入国外父本,并维持纯种亲本群。

而以牧原股份代表的企业,采用的是二元轮回杂交,商品代自行留选后备母猪,这样优点在于能避免母猪持续引进,但缺点在于父本杂种优势较弱。

两种方式孰优孰劣,没有绝对之分,而是需要考虑环境因素——当猪价大幅波动,二元轮回杂交因具有更高的灵活性,可在周期底部转换商品猪为能繁母猪,为未来价格上行备货,在周期顶部,将能繁母猪转换为商品猪,获得更多收益。

而三元杂交进行上述操作,会产生较高的转换成本。但如果在猪价波动较小的大环境之下(如美国的产业情况),三元杂交,凭借杂交优势可实现较低的繁育成本。

过去二十年中,我国因散户养殖占比较高,生猪价格常大幅波动,而在猪价大幅波动的环境下,二元轮回较占优势。


生猪养殖——

此外,国内大规模生猪养殖可分为两种主要模式,一种为“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”,这种模式下,企业自建标准化养殖厂,自聘养殖厂负责人、技术人员、养殖工人,在这种模式下,资金前期投入高,土地需求大,折旧多,但过程可控,抗风险能力较强,代表公司为牧原集团与2016年之前的正邦科技。

另外一种模式是“公司+农户”,公司主要负责种猪繁育和育仔,为农户提供仔猪、饲料、疫苗兽药及技术人员支持,待生猪达到出栏重量后,公司回收销售,支付农户代养费,生猪所有权全程在公司手中,在这种模式下,养殖规模高速提升,但抗风险能力较弱。代表公司为温氏股份、新希望。


图:主要生猪养殖模式对比

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
那么,未来什么样的养殖模式将会成为主流?

历史上,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应不同的养殖方式,核心在于社会追寻成本更小化,方法有两个,一种方法是尽量降低养殖成本,第二种方法是尽量提高养殖产出(效率提升,单位成本仍是下降的),历史上养殖模式的发展,是围绕前一种逐步过渡至第二种。

散户养殖生猪可更大化控制养殖成本,包括人工、土地、自制饲料等成本优势较为显著,因此是2000年之前国内的主流养殖方式,2000年之后,现代动保产业、工业饲料和杂交技术的发展可有效提升生猪产出效率,但农村的成本优势依在。

因此,为了整合这两部分优势,同时享受农户成本和产出提升,就诞生了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“公司+农户的产业模式”。

但“公司+农户”仍是一个过渡模式,在2015年之后,农村成本优势逐步退出历史舞台,例如随着城市工资水平的提升,农民进城务工导致散户养猪的机会成本大幅提升,农村土地利用率提升导致土地成本提升,而工业化、标准化、精细化、自动化养殖在产出效率提升上却没有放缓,因此,未来工业化养殖(自繁自养)将会逐步替代“公司+农户”,成为时代主流。



图:生猪养殖模式演化

来源:招商证券

*本文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电话:0371-63357633*

0
广告
广告
广告
本网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请核实,风险自负
Copyright © 2011 www.gitesjardin.com 博亚和讯
京ICP备13008321号-1
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